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早期识别与评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的变化,这可能提示循环系统受损或感染。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需要立即报告医生。
2.禁食与胃肠减压:为减少胃肠道负担,患者需进行禁食。同时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缓解腹胀、减少呕吐风险,并降低压力对肠壁的影响。
3.静脉输液与电解质平衡:由于患者可能出现脱水与电解质紊乱,需进行适当的静脉输液以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保持内环境稳定。
4.疼痛管理: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但需注意,过度使用可能掩盖病情发展,因此应慎重调节剂量。
5.预防感染: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感染风险较高,需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6.术后护理:如需手术解除梗阻,术后需关注切口愈合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和有无肠功能恢复的迹象,如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等。
及时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