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患术后应如何进一步治疗

2025-07-1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肠梗阻病患在手术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以促进恢复和防止并发症。关键环节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管理疼痛、恢复营养以及预防感染。

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常情况下,每4到6小时进行一次检查。

2.管理疼痛:患者术后的疼痛管理至关重要。使用镇痛药物来控制疼痛,同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例如,术后最初48小时可能需要较强的镇痛措施,然后逐渐减量。

3.恢复营养:术后早期应根据医嘱逐渐恢复肠道功能。通常在术后第1到第2天内,仅给予禁食或少量水分;随后根据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开始液体饮食,并逐步过渡到固体饮食。

4.预防感染: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同时遵循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在术后72小时内,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

5.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消化道蠕动,防止再次梗阻。在术后24至48小时内,当身体状况允许时,应在专业护理人员的协助下适量活动。

通过遵循上述步骤,能够有效地支持肠梗阻术后的康复过程,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术后护理。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