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的药物有哪些

2025-03-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中的躁狂发作以及某些严重的情绪障碍。

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作用,通常对于缓解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效果较好,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锥体外系反应风险,包括震颤、僵硬等运动障碍。常见药物如下:

氯丙嗪:是最早开发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

舒必利:主要用于轻中度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对阴性症状有效。

氟哌啶醇:适合于急性精神症状控制,但锥体外系反应更明显。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阻断多巴胺受体的同时,还能够调节5-羟色胺受体,因此副作用相对减少,并且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常见药物如下:

奥氮平: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但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血糖升高。

利培酮:是一种常用的第二代药物,副作用较轻,但仍需关注乳泌素水平升高问题。

喹硫平:副作用较低,适用于需要长期服用的患者。

阿立哌唑:具有独特的多巴胺部分激动机制,副作用较少,但起效时间可能较长。

3.特殊情况下的选择

某些患者对前述药物耐受性差或疗效不佳时,可选择以下药物:

氯氮平: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显著疗效,但需监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

长效针剂制剂:如帕利哌酮长效注射剂,可以提高依从性,适用于易停药的患者。

4.注意事项

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个体化选择药物,同时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如体重、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药物使用过程中不可突然停药,以免症状加重或出现戒断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并评估疗效与安全性。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