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抗精神病药
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阶段、妄想症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可能引起帕金森样症状等副作用。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通过更全面调节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副作用风险较低,但可能增加体重或引发糖代谢异常。
2.抗抑郁药
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等。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通过提高大脑5-羟色胺水平改善情绪,耐受性较好,是常见的一线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对于复杂病情有效,但可能导致口干、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通常用于对其他抗抑郁药无效的病例,但使用需注意饮食限制以避免高血压危象。
3.抗焦虑药
对于广泛性焦虑症、恐慌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有显著疗效。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可迅速缓解急性焦虑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丁螺环酮,其作用较为缓慢,但无明显依赖风险。
4.情绪稳定剂
常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和部分癫痫患者,用以稳定情绪波动。
锂盐:被认为是双相障碍的“金标准”药物,能有效降低躁狂和抑郁复发风险,但需定期监测血锂浓度以防中毒。
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也具有一定情绪调节作用。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诊断和病情由专业医生决定,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