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又称为间接胆红素,是血液中尚未经过肝脏代谢结合的一种形式。由于新生儿的肝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常出现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情况。这种胆红素不溶于水,需要通过脂溶性的方式进行运输,通常与白蛋白结合在血液中。当这种胆红素过高时,会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
2.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又称为直接胆红素,是经过肝脏代谢后与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形式。结合胆红素是水溶性的,可通过胆道排入肠道,最终从粪便排出。对于新生儿来说,结合胆红素通常不会引起严重问题,因为它易于排泄,一般不具有毒性。
在新生儿期,监测胆红素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黄疸引起的潜在健康风险。需注意,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且通常是良性的现象,但如果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则需接受医疗干预。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和眼白颜色变化,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