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节律:
人体的情绪和睡眠调节密切关联,受昼夜节律的影响。晚上褪黑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而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这一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对于抑郁症患者,大脑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本身就较低,这种昼夜节律的变化会让不良情绪在夜间更加显著。
2.环境刺激减少:
夜晚通常是安静且缺乏外界干扰的时间段。在白天,忙碌的工作和社交活动能够转移注意力,而夜晚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专注于内心的负面情绪,反复思考未解决的问题或痛苦经历,从而加重抑郁感。
3.睡眠障碍:
抑郁情绪与睡眠问题往往互为因果。失眠、早醒等问题容易使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降低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反过来,不良情绪又会进一步干扰睡眠质量,使情绪恶化。
4.激素水平波动:
夜间是多巴胺、皮质醇等激素水平调整的重要时段。研究表明,激素代谢异常可能加剧抑郁症状。长期作息不规律或过度依赖电子屏幕导致的褪黑素分泌紊乱,也会影响情绪稳定性。
5.孤独感和无助感:
晚上的独处时间可能让个体感到孤独,加之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即时反应,会放大情绪中的消极成分,使悲观、无助的想法更频繁地出现。
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尝试改善睡眠习惯,避免摄入咖啡因或酒精,适当进行放松训练或呼吸调节。如果情绪持续低落并影响正常生活,应尽早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