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食用色素分类:常见的食用色素主要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通常代谢难度较低;合成色素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获得的,代谢过程可能相对复杂。
2.代谢途径:食用色素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道中首先被肠道微生物部分分解,然后通过肝脏的酶进行进一步代谢。代谢产物一般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
3.代谢效率:人体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色素代谢能力不同。例如,一些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能够较快代谢,而某些合成色素如偶氮类色素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4.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食用色素的使用有严格规定,设定了每日允许摄入量以确保其安全性。正常饮食中的摄入量通常不会超过这一限值。
5.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的代谢能力不同,少数人可能对特定色素有不良反应,如过敏或引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这些情况下建议避免摄入相关色素。
大多数食用色素经过合理使用是安全的,可以被人体有效代谢,不会对健康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对于少数个体存在过敏风险,应注意阅读食品标签,选择不含相关色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