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操作不当
拔罐时间过长:一般来说,拔罐的时间应控制在5至15分钟左右。如果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发疼痛。
负压过强:如果罐内负压过强,可能会造成皮肤和软组织受压损伤,引起明显疼痛。
不适当的部位:在瘦弱或骨骼突出的部位拔罐(如肩胛骨上方),可能导致局部神经或肌肉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疼痛。
2.皮肤和软组织反应
毛细血管破裂:拔罐时负压作用下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可能破裂,导致局部淤血或水泡形成,造成疼痛。
炎症反应:对某些人而言,拔罐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发热及明显疼痛。
3.个体差异
痛阈低:部分人对疼痛较为敏感,即使是常规拔罐操作也可能引起剧烈疼痛。
皮肤敏感性高:某些人天生皮肤敏感,拔罐容易引发过敏或不适感。
4.潜在健康问题
局部感染:如果拔罐前皮肤清洁不到位,或罐具未消毒彻底,可能引发局部感染,导致疼痛加剧。
潜在疾病:在有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或风湿病等情况的部位拔罐,可能会放大原有的不适感。
5.拔罐后的护理不到位
温度刺激:拔罐后局部皮肤比较脆弱,如果没有注意防寒保暖,冷空气刺激可能引起疼痛。
摩擦刺激:拔罐后皮肤较敏感,受到衣物摩擦或外力压迫可能导致持续性疼痛。
在进行拔罐前,应确保相关条件安全且操作规范。如拔罐后出现严重疼痛,需停止拔罐,并及时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