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频繁食用是否增加癌症风险

2025-05-1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夜宵频繁食用可能增加癌症风险。这主要与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进食时间紊乱以及胃肠负担加重导致的代谢紊乱有关。

1.夜宵习惯可能打破人体的昼夜节律。研究发现,人体内部的生物钟调控着许多关键代谢过程。当进食时间不规律时,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质代谢,长期下来容易形成慢性炎症环境,而慢性炎症是某些类型癌症的已知诱因。

2.夜间消化功能减弱,食物长期滞留在胃中可能增加胃酸分泌时间,刺激胃黏膜,诱发胃部疾病,例如胃溃疡,如果伴随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可增加胃癌风险。

3.如果夜宵食物以高油炸食品或腌制食品为主,这些食物常含有致癌物质,例如丙烯酰胺、亚硝胺等。长期大量摄入可能提高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发生率。

4.体重超标是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夜宵频繁进食会增加肥胖风险。数据显示,肥胖与至少13种癌症存在关联,包括乳腺癌、胰腺癌和肝癌等。

5.长期熬夜吃夜宵还可能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褪黑激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减少可能降低身体对恶性细胞的抑制能力,从而提高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夜宵应尽量少吃或者避免高热量、高脂肪和加工食品,以减少健康隐患,并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