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性质分析:中医认为春笋性寒味甘,有助于开胃、清热和润肠的作用,不属于易引起“上火”的食物。相反,其清热属性还可以缓解某些内热症状。
2.消化特点:春笋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约含有2.3克,可促进肠道蠕动。但纤维较为粗糙,对于胃肠功能虚弱或消化能力较差的人群,可能会造成胃胀、腹痛等不适感。这类反应并非“上火”,而是消化负担加重导致的不良反应。
3.食用方式:春笋中含有草酸,其与钙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沉淀,可能影响钙吸收。烹饪前焯水可降低草酸含量。春笋中的某些成分在过多食用后可能诱发敏感人群的过敏反应,如咽喉瘙痒、口干等,这些症状有时被误认为“上火”。
4.摄入量建议:对于健康成年人,每次食用春笋建议控制在200克左右,并搭配温性的食材如姜、葱等共同烹饪,能减轻其寒凉属性带来的潜在胃肠刺激。
春笋不是典型“上火”食物,但需注意适量摄入和正确烹调方法,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