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负压作用:拔罐过程中,罐内形成负压,将皮肤和浅层软组织拉起。这种拉力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从而在皮肤表面形成紫红色或暗紫色的淤斑。
2.微循环改善反应:拔罐能够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当毛细血管扩张后,大量血液涌入局部区域,产生充血反应。这一过程可能加重皮肤颜色的改变,但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不适。
3.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拔罐的反应不同。皮肤较薄、毛细血管较脆弱的人更容易出现大面积的紫斑。另外,这些变化与体质状况密切相关,比如气滞血瘀体质的人,拔罐后更易出现明显的色斑。
4.病理状态提示:传统医学认为,拔罐后颜色越深可能揭示某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寒湿积聚等。颜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身体状况的参考。
拔罐后出现发紫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一般会在数天至两周内逐渐消退。但如果伴有剧烈疼痛、持续发热或者局部感染,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