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这是早期用于心肌损伤检测的标志物。其水平一般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至6小时开始升高,12至24小时达到峰值,48至72小时恢复正常。尽管不如肌钙蛋白敏感,它仍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其在心肌梗死后的时间窗口较早,约为1至3小时内出现升高。因其快速反应特点,可以用于早期诊断。
3.B型利钠肽和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这两个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心衰状态,但在急性心肌梗死时也可能升高,提示心肌负担加重。
4.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这些炎症标志物在心肌梗死后也会增高,反映了心脏事件中的炎症参与过程。
5.同型半胱氨酸:虽然并不能特异性指示心肌梗死,但其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可以作为疾病预测的辅助指标。
其他生物标志物可以在不同时间阶段提供补充信息,有助于综合评估心肌梗死的情况以及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