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复发性炎症:受伤的部位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导致组织反应性增厚水肿。这种情况下,通常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例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具体用药需要咨询医生。
2.淋巴回流障碍:如果受伤后淋巴管受损或疤痕形成,可能会影响淋巴液的正常循环,从而导致肿胀。为了改善淋巴回流,可以尝试抬高患肢、每天定时做一些温和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
3.静脉功能不全:受伤可能影响静脉功能,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或血栓形成。此时,建议穿戴医用压力袜,以辅助静脉回流,并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
4.肌筋膜综合征:受伤可能导致软组织异常,如肌筋膜紧张。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以及物理疗法可以帮助缓解这种情况。
5.感染或再度损伤:有时肿胀可能是由于该部位再度轻微受伤或者感染引起,此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并密切关注是否有加重趋势。
若肿胀持续存在或伴随疼痛、发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诊断。这些措施有助于初步缓解症状,但并不替代专业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