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2025-02-1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导致的右心室肥厚和/或功能障碍。这一病理变化主要是由长期的肺动脉高压引起的。慢性肺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占病例的70-80%。其他如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等也可能导致慢性肺心病。

2.低氧血症:慢性肺部疾病导致肺泡换气不足,引发缺氧状态。缺氧会刺激肺动脉收缩,增加肺动脉压力,进而导致右心室负担加重。

3.肺动脉高压:由于肺部结构改变,如肺泡及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大,使肺动脉压持续升高。长期的肺动脉高压是导致右心室肥厚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4.心肌结构改变:右心室在长期高压力下发生肥厚,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右心衰竭。心肌因缺氧代谢紊乱,出现钙离子平衡异常等生化改变,影响心肌功能。

5.其他因素:感染急性加重期可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速肺心病的进展;吸烟、空气污染以及职业暴露等外界环境因素亦可有重要影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病程长、病因复杂而较难治愈的疾病,对肺部疾病的早期干预、合理控制和定期监测是延缓其发展的关键。管理好基础肺部问题、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