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感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感染性病原体可导致胃肠炎,从而引发腹泻和便水。例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
2.食物不耐受:一些人对某些食物成分存在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会导致进食乳制品后出现腹泻和便水。
3.消化不良:摄入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胰腺疾病导致的酶缺乏,均可能导致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形成便水。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平衡或刺激肠道,引发便水。
5.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肠道疾病也会导致便水。
6.压力和焦虑:精神上的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肠蠕动异常,进而引发便水。
7.水分摄入过多: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可稀释胃内容物,加快其通过肠道的速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便水。
便水通常是暂时性的,但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处理。注意保持饮食清淡,补充足够水分和电解质,以预防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