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安全感和依恋: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了强烈的依恋关系。由于母亲通常是主要照料者,婴儿看到母亲可能会表达依赖,希望通过哭闹吸引注意力来获得安抚。当婴儿受到惊吓、疲倦或身体不舒服时,更倾向于寻求母亲的安慰,从而表现出哭闹行为。
2.沟通方式:对于婴儿而言,哭泣是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通过哭声,婴儿能够传达饥饿、不适、孤独等信息。母亲的出现意味着有能力回应这些需求,因此在看到母亲时更可能用哭闹来“交流”。
3.分离焦虑:在婴儿6个月至18个月之间,常出现分离焦虑,对主要照料者的短暂分开也会导致紧张和不安。一旦重聚,婴儿可能因情绪波动而哭闹,以表达自己的不安和对母亲归来的复杂情感。
4.刺激过多:婴儿的感觉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在经历较多的环境变化或刺激后可能感到不安。当看到熟悉的母亲时,便通过哭闹来释放压力,寻求情感支持。
理解婴儿哭闹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其心理和生理需求。通过关注婴儿的具体需求和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哭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