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主要负责解毒、糖原储存、脂类代谢等功能。在夜晚睡眠期间(通常是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肝脏进入自我修复和排毒的高峰期。如果长期熬夜,会干扰这一过程,使得肝细胞难以得到充分的修复,可能导致肝功能减弱。
2.熬夜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肝脏与人体的激素调节密切相关,长期作息不规律会干扰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这些激素在肝脏的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内分泌紊乱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工作负担。
3.长期熬夜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肝脏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肝脏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害,增加患上肝炎等疾病的风险。
4.熬夜往往伴随饮食不规律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深夜进食高脂、高糖食物。这些习惯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加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5.缺乏睡眠还会导致慢性疲劳,而疲劳本身会诱发或加重肝损伤。研究表明,长期疲劳状态可能与肝细胞受损及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规律作息对于肝脏健康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免长期熬夜。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熬夜,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及补充睡眠等方式缓解对肝脏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