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诊断:先通过详细的检查明确脾大的原因。引发脾大的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以及代谢性疾病(如戈谢病)。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扫描)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骨髓穿刺等)是重要手段。
2.针对性治疗:
感染性疾病:对症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抗疟疾药物。例如,疟疾导致的脾大可使用氯喹或青蒿素类药物。
血液系统疾病:针对白血病或淋巴瘤等情况,可能需要化疗、靶向药物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肝脏疾病:对于因肝硬化引起的脾大,应控制肝病进展,如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同时避免饮酒。
代谢性疾病: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通常需要酶替代疗法或其他特定的代谢调节手段。
3.脾切除术:对于严重脾功能亢进或者脾脏过大且影响周围器官功能的患者,可能需考虑手术切除。但该操作需权衡风险,因为脾脏在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术后感染风险增加。
4.支持性治疗:纠正贫血、补充营养以及管理相关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或反复感染。
若出现异常疲劳、腹部胀满或容易感染,应及时就医。谨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