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改善卫生习惯
肛门周围的清洁不彻底容易导致瘙痒。排便后建议使用温水清洗肛门,并用柔软的纸巾或毛巾轻拍干燥,避免残留刺激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专为敏感部位设计的湿巾,但要避免含有酒精和香料的产品,以防刺激皮肤。
2.检查是否有肛周疾病
常见的肛周疾病如痔疮、肛裂、肛周湿疹和肛瘘都可能引起瘙痒。若同时伴随疼痛、出血或分泌物增多,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这些疾病。
3.注意饮食调节
辛辣、油腻和酒精类食物会刺激直肠和肛门区域,加重瘙痒症状。建议减少此类刺激性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促进规律排便,降低刺激风险。
4.考虑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尤其是儿童,大便后肛门瘙痒可能与蛲虫感染有关。这种情况下通常在夜间瘙痒加重。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或肛周拭子可以确诊,治疗上可口服驱虫药并注重家庭成员共同预防。
5.避免过度抓挠
瘙痒时抓挠只会导致局部皮肤屏障受损,增加感染风险。可以尝试冷敷缓解瘙痒,也可咨询医生使用局部抗炎或止痒药膏,如氧化锌软膏或含低浓度激素的药膏,但需遵循医嘱使用。
6.保持肛周干燥
长期潮湿会引发真菌感染和湿疹,从而导致瘙痒。日常应穿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过紧衣物,同时勤换洗贴身衣物。若肛周已有明显红肿或渗液,可能需要抗真菌或抗菌治疗。
若症状持续或逐渐加重,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