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容容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妇科
1.月经周期和激素水平的自然波动
痛经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某个周期内前列腺素分泌减少,子宫收缩变弱,就会导致痛感减轻甚至消失。这种情况多见于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激素水平逐渐稳定的女性。
2.生育或妊娠的影响
生产后,由于子宫形态和内膜结构发生改变,有些经历过痛经的女性会发现症状有所缓解。如果近期怀孕,月经将暂时停止,自然不会再经历痛经。
3.子宫内膜异位症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可能引发严重痛经的疾病。如果病灶位置发生变化,例如累及神经较少的位置,痛感可能减轻。这并不意味着疾病痊愈,应警惕其他伴随症状,如经量异常、性交痛等。
4.卵巢功能改变或停经
如果接近更年期或卵巢功能下降,排卵减少或停止,痛经可能也随之消失。一些病理性因素如卵巢早衰也可能导致类似现象。
5.子宫肌瘤或其他病变
子宫肌瘤大小或位置的变化可能使痛经减轻。有时较小的肌瘤自行萎缩,可能进一步缓解症状。但仍需定期监测,以排除恶性病变。
6.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干预
减少压力、规律锻炼、改变饮食习惯或服用止痛药、激素类药物,也可能显著改善痛经症状。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常用于缓解原发性痛经。
7.其他潜在疾病的影响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子宫内膜受损)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及其症状,痛经的缓解可能是这些病理变化的一个信号。
如果痛经突然消失,尤其伴随月经量、周期紊乱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检查、血液化验等手段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