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病因:
肺结节是一种非特异性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感染(如结核)、良性肿瘤(如错构瘤)、恶性肿瘤(如肺癌)或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环境中的粉尘颗粒(如煤尘、石英尘等)而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属于一种慢性肺纤维化病变。
2.病理机制:
肺结节的形成通常是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可能涉及炎症反应、肿瘤细胞增殖或免疫系统异常。
尘肺的主要机制是粉尘颗粒沉积在肺内,引发巨噬细胞吞噬后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
3.影像学特征:
肺结节在影像表现上为边界清晰的小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单个或多个,直径一般小于3厘米。根据性质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多为光滑边缘,恶性结节则可能呈分叶状或毛刺状。
尘肺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为广泛的弥漫性小结节样阴影,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融合性密集影,严重时伴有蜂窝肺改变。
4.临床表现:
肺结节多数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常规体检发现,但恶性结节可能出现咳嗽、血痰等症状。
尘肺的早期症状轻微,包括咳嗽、咳痰和胸闷,晚期可能发展为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病甚至右心衰竭。
5.治疗与预防:
肺结节的处理取决于其性质。良性肺结节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怀疑恶性者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活检或手术切除。
尘肺无法根治,主要以防止粉尘暴露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氧疗和康复训练等。
肺结节与尘肺有明确区别,前者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影像特点多为局灶性孤立结节;后者是职业病,与粉尘长期暴露密切相关,影像上呈弥漫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