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明确诊断与评估
建议进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确定结石的大小、位置及数量。
完成尿液分析,排查是否合并感染或血尿。
通过病史了解饮食习惯、家族病史及水分摄入情况,帮助确定结石类型。
2.缓解疼痛与瘙痒
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缓解,但需注意胃肠副作用。
如有明显瘙痒感,可能提示轻度感染或黏膜受刺激,可考虑局部护理,例如温水坐浴。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但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3.促进结石排出
小于6毫米的结石通常可通过口服大量液体(每天约2~3升)增加尿量,促使结石随尿液排出。
医生可能会开具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放松平滑肌以促进结石排出。
较大或无法自然排出的结石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4.预防措施
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的摄入,并控制钠盐和动物蛋白的摄入量。
钙结石患者应注意补充适量膳食钙,而不是完全限制,以防反而促进结石形成。
定期检查尿液pH值,根据医生指导调整饮食或服用药物以改善尿液酸碱度。
每天饮水量应保证至少2~2.5升,使尿液保持清亮状态。
尿道持续不适可能是结石未排出或存在其他伴随问题,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