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减轻腐败性气味。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类、豆类、水果和蔬菜。
避免易引起气味的食物:限制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等,这类食物容易在肠道中分解产生腥臭气体;减少洋葱、大蒜等含硫化合物的食物摄入。
适量补充益生菌:例如乳酸菌、双歧杆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
2.药物干预
吸附剂:如活性炭片或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内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降低大便的腥臭气味。
消化酶补充:对于肠道消化功能不足的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胰酶制剂,帮助分解食物,减少未消化残渣引发的异味。
硝唑类药物:对于肠道感染引起的排泄物异常气味,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
3.生活习惯改善
饮水充足: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以促进肠道代谢废物的排泄,稀释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保持规律排便:通过定时如厕、适当运动避免便秘,减少粪便长期停留引起的腐败。
戒烟限酒:烟酒中的有害成分可能影响肠道健康,加重细菌异常增殖。
大便腥臭虽然常见于结肠癌患者,但并非不能缓解。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合适的药物使用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