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输尿管的摘除手术

2025-02-1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输尿管摘除手术是治疗某些泌尿系统疾病的一种外科手术,通常用于肿瘤、输尿管狭窄或严重损伤等情况。其实施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并注重保护患者的整体健康。

1.手术适应症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的严重梗阻导致肾功能丧失。

输尿管中段或下段的恶性肿瘤,如输尿管癌。

严重受损的输尿管,例如由于外伤或反复感染造成的不可逆性改变。

其他需要进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并包括输尿管全长切除的情况。

2.手术准备

术前检查:完成血液、尿液分析,影像学评估(如CT、MRI)以明确输尿管的病变部位及范围。

术前消毒和抗生素预防性感染控制。

确保患者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可以耐受麻醉和手术操作。

3.手术方式

分为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主要步骤包括:

开放手术:通过腹部或腰部切开进入腹腔或后腹膜腔,根据病变范围切除部分或整个输尿管。

腔镜手术:在腹部打若干小孔,通过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可减少组织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

机器人辅助手术:医生通过操控机器人高精度地完成输尿管切除,是一种较先进的微创技术。

4.手术具体过程

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

切口设计:根据手术类型选择相应的切口位置。

输尿管游离:首先分离病变部位的输尿管,同时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组织。

病灶切除:彻底切除病变区域的输尿管以及附近淋巴结(如果涉及恶性肿瘤)。

尿路重建:若为部分切除,需将输尿管两端重新吻合;若为全长切除,则可能需进行膀胱代输尿管术。

引流与缝合:放置引流管以监测出血和渗液情况,随后关闭切口。

5.术后管理和恢复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及尿液排出情况。

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

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调整使用免疫抑制剂。

遵医嘱限制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手术风险可能包括感染、出血、周围组织损伤以及尿漏等,应严格按照术后医嘱进行护理和随访。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