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症状:患者在步行一段距离后常出现小腿或大腿的疼痛、酸胀感,严重时可能导致步态不稳。这种疼痛往往在短暂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时疼痛会重新出现。
2.发病机制:血源性间歇性跛行通常与中老年人群有关,动脉内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血液流向下肢的通道受阻。当活动增加时,肌肉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大,但因供血不足,导致产生疼痛。
3.诊断:通过了解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可通过血管超声波检查、踝肱指数测定等方法进一步确诊,以评估下肢动脉的血流状态。
4.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如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以及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严重者可能需要介入治疗或手术,如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
5.预防和管理:注意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高危人群如吸烟者、高血压患者需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
通过及早发现和积极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