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来源不同:
七倍子:由漆树科植物盐肤木上的蚜虫(如七倍蚜)寄生而形成。通常是在夏季收集。
五倍子:由漆树科植物青麸杨或盐肤木等植物上的蚜虫(如五倍蚜)寄生而形成,主要在秋季采收。
2.形态和结构差异:
七倍子:呈现圆球状或卵圆状,表面粗糙,有时带有颗粒的突起。颜色通常为灰绿色到棕褐色。
五倍子:一般为不规则的瘤状物,表面较为光滑,质地较硬,颜色从灰色到深棕色。
3.化学成分及用途:
七倍子:富含单宁酸,常用于制革、染料工业和医药领域,具有消炎、止血等作用。
五倍子:也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广泛应用于中药中,具有收敛止泻、抗菌消炎的效果。
七倍子和五倍子虽然都含有单宁酸,并在一些方面用途相似,但其来源和特性有所不同,在选择使用时需根据需求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