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血液检查:
血清肌酐:正常范围通常为0.6-1.2mg/dL。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其水平升高表明肾功能下降。
血尿素氮(BUN):正常值在7-20mg/dL之间。BUN升高可能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
肌酐清除率:通过24小时尿液收集和血液检测计算得出,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肾功能。
2.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异常成分,可能指示感染、出血或其他肾病。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情况下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应小于150mg,超过这一值可能提示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之一,通常定义为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小时之间。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用于评估肾脏的大小、结构和有无结石、囊肿等异常。
CT或MRI:提供更详细的肾脏图像,有助于发现肾脏肿瘤、血管异常等问题。
同位素肾图:通过放射性同位素追踪肾脏功能和血流情况,评估肾脏健康。
4.生物标志物检测:
肾小管功能指标:包括β2微球蛋白、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这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判断肾小管损伤程度。
以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全面评估肾脏的健康状况。出现肾脏问题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