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定义:
偏瘫:指身体一侧的肌肉无力或瘫痪,通常由大脑的一侧损伤引起。这种损伤常见原因包括中风、脑外伤、肿瘤等。
脑瘫:是一组非进行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
2.症状:
偏瘫:具体表现为一侧上肢和下肢力量减弱,精细运动困难,有时伴有感觉障碍、视觉障碍或语言困难。
脑瘫:症状多样,包括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差、平衡问题、震颤及不自主动作等。还可能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听觉和视觉障碍等。
3.成因:
偏瘫:最常见的是由脑血管意外(如中风)引起,也可能由于脑部外伤、感染、肿瘤等因素导致。
脑瘫:常常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感染、新生儿黄疸、分娩过程中的窒息等风险因素相关。
4.诊断:
偏瘫: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神经电图等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性质。
脑瘫: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以及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来确诊。
5.治疗和管理:
偏瘫: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和症状,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脑瘫:无法治愈,但通过早期干预、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矫形器具及手术可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偏瘫和脑瘫虽然在某些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成因、表现和治疗方法均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个性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