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急性肾损伤:缺血性肾损伤常见于急性肾损伤,其特征是由于肾脏血流减少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诱因包括严重失血、脱水、心脏功能不全、休克等。某些药物和毒素也可能通过影响肾血流引起缺血性损伤。
2.慢性肾病:长期的肾脏缺血可以发展为慢性肾病,尤其是在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这些疾病可以导致持久的肾小动脉收缩或硬化,进而导致持续性的低灌注状态。
3.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水肿、尿量减少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能显示肌酐升高、尿蛋白增加等。
4.治疗和预后:根据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原因,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关键在于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和处理基本病因。早期诊断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如果肾脏损伤严重且不可逆转,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缺血性肾损伤提示肾脏受到供血不足的影响,需及时评估并处理潜在病因,以防止进一步的肾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