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准备工作:
确保受检者在过去4周内未接种过卡介苗(BCG疫苗),因为疫苗接种可能会影响皮试结果。
了解受检者的既往病史,尤其是有无结核病史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禁止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例如类固醇药物,这类药物可能会降低皮试反应的强度。
2.皮试过程:
使用标准化的结核菌素,通常为0.1毫升含5单位的PPD液体。
注射部位一般选择前臂内侧中段皮肤,注射方式为皮内注射,保证形成一个小水泡,直径约6-10毫米。
注射后标记注射点,方便48至72小时后进行结果判读。
3.结果判读:
在注射后48至72小时内返回医院或检测中心,由专业医务人员测量皮肤硬结的直径(并非红斑区域)。
硬结直径大于5毫米可视为阳性,具体分级如下:
5-9毫米:高风险人群,如HIV感染者、密切接触结核患者者等。
10-14毫米:中等风险人群,如来自高发地区者、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大于15毫米:一般人群。
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进一步检查(如胸部X光片、痰液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活动性肺结核。
4.注意事项:
皮试结果呈阳性不一定意味着有活动性结核病,可能仅表明曾经感染过结核杆菌。
如果皮试结果为阴性,但怀疑有结核感染,应考虑进行其他辅助检查,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
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谨慎进行皮试,必要时咨询专科医生意见。
在进行肺结核皮试过程中,严格遵循上述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