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发病机制:
鼻咽癌主要发生在鼻咽部,即鼻子的后方与喉咙的上方交界处。
研究表明,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很强的关联。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如食用腌制食品)、吸烟和空气污染,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及鼻血,这些症状往往易被误认为普通的鼻炎或中耳炎。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复视(双眼视物重影)等更为严重的症状。
3.诊断:
通过鼻内镜检查可以初步观察到鼻咽部的异常。
确诊通常需要进行组织活检,病理学分析以确认癌细胞的存在。
CT扫描、MRI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扩散范围和分期。
4.治疗: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尤其是在早期阶段。
化疗通常与放疗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鼻咽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正在逐渐应用。
5.预防:
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腌制食品和空气污染源。
戒烟和减少二手烟暴露。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或高风险人群,应进行鼻咽部筛查。
了解以上信息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鼻咽癌至关重要。多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