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长期慢性胃部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和食欲不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慢性胃炎在成人中的发病率高达50%至80%,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升高。
2.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逐渐变薄,腺体减少,常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这种变化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发展为胃癌。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约有1%-3%每年进展为胃癌。
3.糜烂性胃炎则是指胃黏膜表面出现破损,引起局部出血或渗出。虽然糜烂可引起不适,但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显著缓解。
4.治疗方面,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减轻胃酸分泌,并促进胃黏膜愈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数据显示,在经过有效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够显著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5.生活习惯方面,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少食多餐等措施对改善症状具有积极作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当运动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整体来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健康管理,绝大多数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并不直接影响寿命。定期随访和监测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