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2024-10-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眩晕症在中医中被认为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引起的肝风内动、痰浊中阻、气血亏虚等病理变化所致。主要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1.肝阳上亢型:

症状:头痛而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

治则:平肝潜阳,清热泻火。

常用药物:天麻、钩藤、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

2.痰湿中阻型:

症状:眩晕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纳呆便溏,肢体困倦。

治则: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常用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川芎等。

3.气血亏虚型:

症状:眩晕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等。

4.肾精不足型:

症状:耳鸣腰酸,记忆力减退,夜尿频多,头晕目眩。

治则:补肾填精。

常用药物: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杜仲等。

5.血瘀阻滞型:

症状:持续性头晕,头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则: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常用药物:川芎、丹参、桃仁、红花、郁金等。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眩晕症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并注意日常调养,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食调节。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