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中医如何辨证

2024-10-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悸主要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来确定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心悸是一种常见症状,其病因和类型多样,中医将其分为不同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1.心虚胆怯型:

症状:心悸易惊,失眠,多梦,面色苍白。

治疗方法:养心安神,益气定悸。

常用药物:酸枣仁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

2.阴虚火旺型:

症状:心悸不安,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

治疗方法: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常用药物: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

3.心血不足型:

症状:心悸气短,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

治疗方法:补血养心,安神定悸。

常用药物:归脾汤、人参养荣丸等。

4.心阳不振型:

症状:心悸怔忡,形寒肢冷,胸闷气短,自汗淋漓。

治疗方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常用药物:桂枝甘草汤、真武汤等。

5.痰饮内扰型:

症状:心悸胸闷,痰多色白,头重如裹,恶心呕吐。

治疗方法:豁痰宁心,理气和中。

常用药物: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

6.血瘀阻滞型:

症状:心悸不安,胸痛如刺,固定不移,夜间加重。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

中医治疗心悸不仅仅依靠药物,还包括饮食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用药或忽视症状,导致病情加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