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化疗会抑制骨髓功能,导致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这种情况称为“粒细胞缺乏症”,通常出现在化疗后的7-14天内。白细胞数量的减少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发热。
2.化疗药物本身也可能引起发热反应。一些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氟尿嘧啶等,会在用药24小时内导致体温升高。这种发热一般是暂时性的,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要与感染性发热区分开来。
3.由于化疗期间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常规细菌、病毒以及真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例如,肺炎、尿路感染和口腔黏膜炎等均可能导致发热。这类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4.化疗过程中还可能发生一些少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伤、药物过敏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一旦在化疗后出现发热,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医生通常会进行血液检查、胸片或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可能的微生物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其他支持治疗措施。
化疗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度过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