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健康的肠道中,菌群之间维持着一种平衡状态。主要的肠道细菌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通过发酵纤维素和其他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来产生短链脂肪酸,从而帮助保持大便的正常形态和质地。
2.致病菌的影响:如艰难梭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弯曲杆菌等致病菌感染肠道时,会引起炎症反应和分泌过多粘液,导致大便变得黏稠。这类感染常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3.益生菌的作用:缺乏足够的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大便异常,因为这些细菌有助于分解食物残渣并防止病原体的定植。
4.饮食因素:高脂肪、高糖饮食会促进一些厌氧菌的过度生长,这可能会改变大便的质地。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改善大便的状态。
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改善大便质地。如症状持续或伴随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