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饮食因素:
大多数儿童便秘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纤维素摄入不足是常见原因,例如长期食用精细加工的主食和零食,缺乏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水分摄入也可能不足,导致粪便干硬,不易排出。
2.行为习惯:
很多儿童因专注于玩耍或其他活动时,会有憋便的现象。久而久之,结肠功能受到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没有规律的排便时间,也可能使大便在直肠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后难以排出。
3.心理因素:
如果孩子在排便过程中曾经有疼痛等不愉快的体验,可能会产生抗拒心理,进一步加剧便秘问题。
4.医学原因:
少数情况下,便秘可能与器质性疾病相关,如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神经系统疾病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
解决办法:
1.调整饮食:
每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苹果、梨、猕猴桃、西梅、红薯、南瓜、菠菜等。
主食可以适当加入粗粮,如燕麦、全麦面包。
确保每天饮水足够,约每公斤体重需补充50-100毫升水。
2.建立规律排便习惯:
固定每天早晨或饭后15-30分钟为排便时间,无论是否有便意,都让孩子尝试排便。
排便时应鼓励放松,避免紧张。
3.必要时药物辅助:
儿童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缓泻剂,这些药物安全性较高,但不能自行随意长期使用。
4.心理支持:
关注孩子对排便的情绪反应,避免责备或强迫,给予适当鼓励,帮助建立良好的排便信心。
5.就医检查:
如果上述方法无效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腹胀、呕吐、体重下降,应及时前往医院,由儿科或消化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
长期便秘可能不仅仅是局部消化道的问题,可能涉及饮食、习惯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家长需要综合调节,并耐心陪伴孩子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