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止痛药有何区别

2025-08-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针灸与止痛药在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和效果持续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区别。

1.作用机制:

针灸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来促使神经系统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增加血液流动,促进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疼痛信号传递,提高内啡肽和其他天然止痛化学物质的水平。

止痛药通常通过化学作用直接干扰疼痛信号的传输或炎症反应。有些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减轻疼痛,而另一些如阿片类药物,则通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疼痛感受。

2.使用方法:

针灸需要由专业针灸师进行操作,通常涉及将细长的针插入皮肤的特定穴位。治疗方案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疼痛类型和严重程度调整。

止痛药一般是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患者可以根据剂量说明自行服用,但某些药物可能需要医生处方。

3.效果持续时间:

针灸的止痛效果可能较慢出现,但许多患者报告其效果持久,甚至在停止治疗后仍能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止痛药效果通常较快,但随着药物代谢出人体,其止痛效果会逐渐消失,需要定期再次服药以维持效果。

针灸和止痛药各有优劣,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疼痛类型以及对治疗的偏好选择适合的方法。对于慢性疼痛,针灸可能提供更持久的缓解,而急性疼痛可能更适合快速起效的止痛药。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