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
外括约肌或内括约肌受损:外伤、手术(如痔疮手术或直肠癌手术)以及分娩等因素可能导致括约肌功能下降。
肌肉老化: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群可能因肌肉退化而无法完全控制排便。
2.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会影响从中枢神经通向肛门括约肌的神经信号传递。
中风:中风可能引起神经控制能力的丧失,从而导致大便失禁。
多发性硬化症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这些疾病的患者可能因神经传导障碍无法感知或控制肛门括约肌。
3.肠道疾病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持续的慢性肠道炎症可能对直肠和肛门功能造成损害。
肠易激综合征:有些患者出现肠道过度敏感或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偶发性大便失禁。
4.其他因素
便秘或反复腹泻:长期便秘可能导致直肠扩张或神经损伤,而频繁腹泻可能直接引发大便失禁。
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可能因慢性高血糖对神经系统的破坏而出现这一症状。
如果发生类似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和功能测试确定病因。在确诊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等方式进行干预。任何延误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