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清洗伤口:
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轻柔冲洗伤口,去除污垢、砂石等异物。避免用力擦拭,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如果有轻微出血,可使用无菌纱布按压几分钟,帮助止血。
2.消毒处理:
可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涂抹时范围稍微覆盖周边健康皮肤,但不要直接将酒精用于开放性伤口,以免刺激组织。
如果伤口内仍残留异物,建议寻求医疗帮助,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3.包扎保护:
采用透气的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避免外界污染。更换敷料时需保持手部清洁。
若伤口分泌液较多,应选择吸水性较好的敷料,及时更换以保持干燥。
4.观察伤口变化:
正常情况下,少量渗液属于伤口自我修复的过程。但如果分泌物增多、颜色变黄或伴随异味,可能提示感染。
同时观察周围皮肤是否发红、肿胀或出现加重的疼痛感,这也是感染的表现。
5.饮食与护理:
增加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例如,可以适当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避免让伤口反复接触水或暴露在污染环境中。
如流水不止超过3天,分泌物变得粘稠或有脓状,并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应尽快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或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