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吸收不良:如果肠道对某些营养素,如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吸收能力下降,未被消化的物质在大肠发酵产生气体,导致粪便起泡。乳糖不耐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约有65%的人群在成年期会出现此种情况。
2.感染性腹泻: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肠道也可能导致泡沫样粪便。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会引起大量水样和泡沫样的腹泻,每年影响全球数百万儿童。
3.胰腺功能障碍:胰腺分泌的酶对食物的消化至关重要。如果胰腺功能低下,无法提供足够的酶来分解食物,则未消化的脂肪也可能导致泡沫便。这种情况在慢性胰腺炎或囊性纤维化患者中较为常见。
4.饮食因素:摄入过量的碳酸饮料或某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可能导致短暂的泡沫样粪便。但这种现象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并且在调整饮食后即可恢复正常。
出现泡沫样粪便时需留意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腹胀、体重减轻或全身不适等情况,以帮助判断是否需要医疗评估和诊治。饮食调整是最初的自我管理方法,但若无改善或症状加重,建议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