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发生原因:心肌缺血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引起的暂时性供血不足。心肌梗塞主要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使血流完全中断。
2.症状表现: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胸痛(心绞痛)、胸闷和呼吸困难,但这些症状往往是暂时的。心肌梗塞的症状更为严重,包括持续的胸痛(超过20分钟),常伴有恶心、出汗、晕厥等症状。
3.后果及损伤:心肌缺血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通过恢复血流得以缓解,心肌不会发生永久性损害。心肌梗塞则会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的坏死,影响心脏功能,可能带来心力衰竭或其他并发症。
4.诊断方式:心肌缺血多通过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试验等进行筛查。心肌梗塞的诊断除了心电图外,还需检测心脏标志物如肌钙蛋白水平。
5.治疗策略: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管理,如硝酸酯类药物,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心肌梗塞需要紧急处理,如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术以恢复血流。
两者虽然都涉及心脏供血问题,但心肌缺血属于可逆过程,而心肌梗塞则为不可逆的心肌损伤,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以降低长期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