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发病机制:直肠脱垂是由于连接直肠和周围结构的韧带松弛、盆底肌肉功能下降等原因导致的。腹内压力增加,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是诱发因素。
2.临床表现:
患者常感觉到有肿物从肛门突出。
在早期,脱垂可能仅在排便时出现,并可自行回纳。
随着病情进展,脱垂可能在站立、行走甚至休息时发生,不易回纳。
伴随症状包括疼痛、出血、分泌物增多、瘙痒等。
3.诊断与治疗:
诊断一般基于临床检查,通过观察肛门部位的变化。
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脱垂,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和排便习惯。手术治疗则适用于严重病例,通过修复和固定松弛的组织来解决问题。
4.预防与管理:
注意及时治疗引起腹压升高的疾病,如便秘和咳嗽。
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可以帮助预防和减缓症状。
及时就医并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