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达到临界程度需特别注意吗

2025-04-2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动脉硬化达到临界程度时,需引起高度重视。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1.动脉硬化的定义和危害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壁异常增厚、变硬,弹性下降,伴随脂质斑块形成的一种慢性病理改变。严重的动脉硬化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重要器官的供血,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2.临界程度的判断标准

通常通过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进行评估。当颈动脉IMT超过0.9毫米或存在显著斑块时,通常被认为已经达到需要特别关注的临界程度。如果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也提示存在较高的危险。

3.高危因素

多种因素会加速动脉硬化,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以及长期缺乏运动等。如果这些危险因素未能有效控制,动脉硬化进展速度可能会更快。

4.并发症风险

动脉硬化达到临界程度后,容易引发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这些并发症往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需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5.应对建议

控制血压:目标值一般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对于高危人群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调整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降至2.6毫摩尔每升以下,对于极高危患者则应降至1.8毫摩尔每升以下。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合理饮食:限制摄入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和鱼类的摄入比例。

药物管理:根据医生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其他相关治疗药物。

动脉硬化达到临界程度后,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