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脱水:人体失去过多水分时,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降低。脱水的原因包括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
2.心脏问题:心率过慢(如心动过缓)、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状况会影响心脏的泵血能力,导致血压下降。
3.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如阿狄森病)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情况均可引起低血压。
4.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等营养物质,可能导致贫血,而贫血可进一步导致血压下降。
5.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在血流中扩散并释放毒素,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压迅速下降。
6.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可能导致血压降低,特别是在首次使用或剂量调整时。
7.神经性调节异常:站立性低血压是由于姿势改变导致的血压下降,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8.过度休息或不活动: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可能导致体循环量减少,当突然站立时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虽然常见,但如果伴随着头晕、晕厥、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些情况下,适当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结构或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低血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