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体温管理:
如果体温低于38.5℃,可以优先考虑多喝水、适度降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等物理方法缓解不适。
当体温高于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根据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同时遵循药物剂量和间隔要求。
2.咽痛处理:
咽痛通常由炎症导致,可以通过盐水漱口降低局部炎症反应,每天3-4次,每次持续30秒左右。
饮用温开水、蜂蜜水等温润液体可缓解喉部不适,但需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饮品,以免刺激咽喉组织。
如果咽痛剧烈或出现吞咽困难,应警惕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此种情况须尽早就医评估。
3.出汗调节:
出汗是身体散热的一种表现,这通常与发烧过程中的体温波动有关。应及时更换湿衣物以防着凉,并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约20-24℃),避免环境过热或过冷。
适量饮用富含电解质的液体(如淡盐水)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如果出汗过度导致疲乏无力,需补充更多水分。
4.饮食调整:
感冒期间建议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鸡汤、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食品。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其他新鲜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5.病情观察:
如咳嗽、流涕、咽痛持续加重,或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高烧不退(超过3天)等情况,可能提示较严重的感染,例如肺炎或扁桃体炎,应立即就医。
感冒通常是自限性疾病,多数人在7至10天内可逐渐恢复。在此期间需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个人卫生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