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急性惊恐发作的特点
急性惊恐发作是一种突然且强烈的焦虑反应,通常伴随心悸、气短、出汗、头晕等身体不适,以及强烈的恐惧感。单次发作虽然令人不适,但并不意味着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频繁发作并引起对再次发作的极度担忧,则可能发展为惊恐障碍。
2.治愈的可能性
(1)通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许多患者可以学会识别和调整导致惊恐发作的思维模式,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发作。研究显示,约70%-80%的患者可从认知行为疗法中受益。
(2)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干预方式,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苯二氮䓬类药物。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但一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应用,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以防复发。
(3)配合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和避免刺激性饮品(如咖啡、酒精),也有助于降低发作的风险。
3.影响因素
(1)早期干预: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率越高。
(2)个人差异:个体对治疗的反应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或神经生物学上的易感性,导致治疗效果较慢。
(3)社会支持: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治疗。
4.可能的长期管理
尽管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仍有一部分可能经历不同程度的复发。这时,定期的心理咨询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急性惊恐发作是否能彻底治愈与个体情况、治疗方式以及坚持程度密切相关。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并过上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