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以及伴随疲劳感、注意力下降、自卑感等症状。抑郁障碍不同于短暂的心情不好,需要达到至少持续两周以上才能诊断为疾病。
2.抑郁障碍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3.8%的人口受抑郁障碍影响,其中女性的发生率通常高于男性。抑郁障碍还被认为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3.抑郁障碍虽然属于精神疾病,但其本质上是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密切相关。例如,大脑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如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减少)、遗传易感性、重大生活事件、长期压力等都可能引发这种疾病。
4.抑郁障碍具有较好的可治疗性。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人际心理治疗)进行干预,部分患者还需要结合改善生活方式和支持性社会关系来缓解症状。
在理解抑郁障碍时,需要摒弃对其的偏见和误解,将其视为一种可以科学管理的疾病,而非某种“不可控”的状态。早期识别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