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行为调整:
深呼吸法: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持续4秒,屏气4秒,再缓慢呼气6秒。这种方式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有助于平复情绪。
放松训练:利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法,从头部到脚趾依次收紧并放松各组肌肉,可有效减轻因紧张带来的不适。
注意力转移: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的事物或进行简单重复的动作,如数数、观察环境中的特定颜色等,可以减轻精神负担。
2.环境干预:
远离刺激源: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或减少可能引起焦虑的外界刺激,避免噪音或人群聚集的场所。
保持良好的支持系统:与信任的人交流,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安抚,缓和孤立和无助感。
3.药物辅助: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效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急性焦虑,但应严格遵守用量及频率,避免依赖性。
如已确诊焦虑障碍,需根据专业建议调整长期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4.长期管理:
急性焦虑症发作有时与日常生活压力过大密切相关。规律锻炼、健康饮食以及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从根本上降低发作风险。
定期与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沟通,开展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可帮助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诱因。
急性焦虑症发作时,通过以上多方面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同时,需关注自身状况,如发现反复发作或症状加重,应及时进行医学评估,以便获得进一步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