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缺乏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成年人通常需要每天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有失眠、打鼾等睡眠障碍,会导致身体无法充分恢复,产生疲劳感和注意力下降。
2.营养摄入不足
长期摄入热量过低或饮食结构不合理,例如缺乏富含维生素B族、铁、镁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会影响能量代谢,导致疲劳。特别是铁缺乏性贫血会明显引起体力和精神状态下降。
3.运动不足或过度运动
缺乏锻炼容易造成新陈代谢减慢,导致疲倦。而过度运动则可能使肌肉和身体超负荷,削弱体力和精神状态。
4.内分泌紊乱
常见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造成全身代谢水平降低,从而引起持续性疲劳和情绪低落。糖尿病、高皮质醇症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
5.感染或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病、结核等常会伴有长期的身体乏力和精神萎靡。病毒感染后也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疲劳综合征。
6.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会显著降低精力水平。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中,可能因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而导致精力衰竭。
7.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降压药、安眠药等的副作用可能导致疲惫和无力的感觉,特别是在长期服用时。
8.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水分不足或钠、钾、钙等电解质失衡会影响正常的肌肉和神经功能,从而表现为疲劳。
9.其他潜在原因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癌症或隐匿性感染等严重疾病也可能表现为持久的疲劳和精神萎靡。
针对上述情况,需要结合个人具体表现及时评估,如持续症状或合并其他异常,应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原因并对症处理。